吉美林巴|本智光照—功德宝藏论:143菩萨学处(27)
把您的时间交给闻思修佛法
读书能改变您的人生轨迹。我们要遵循人性的规律,慎独律己,宽以待人。
转载分享
作者:遍智 吉美林巴
讲记:堪布徹令多杰仁波切
口译:張福成
143、菩萨学处(27)
问:怎么分析空性呢?
答:分析一个事物,例如桌子,并不能够找到它,因此了解它是空性,当然这也是我们内心的思维。空性本身仍然是空性。提出空性本身是空性,是因为在书里
经常提到要观修空性,经常提到空性是我们要观修、要证悟的。因为书中再三提到,而佛陀也曾经说过,一切法是空性,又说空性是要观修、要证悟的,因此就有一些人对空性产生执着,所以针对这部分,说明空性也是空性。解释空性时,是因为对实有法产生执着,为了断除这个执着,所以说空性。如果学习空性之后,虽然把一切实有法的执着去除掉,可是对空性又产生了执着,这样仍是不对的。为了使对空性产生的执着去除掉,所以又讲了「空性也是空」。
举个比喻,在钻木取火的时代,把两根木头大力摩擦后,就得到了火,之后这两根木头也烧掉了。同样的道理,对于实有法产生执着,为了去除这种内心的执着,就开示了空性。可是有些人听闻空性教法之后,把原来对实有法的执着去除掉了,接着却对空性产生执着,认为它是真实存在的;但是有些人听闻空性教法之后,掌握了空性教法的关键要点,断除了对实有法的执着,同样地,他也会了解对空性法不能够执着。这都是因为弟子的根器不同,因此有很多差异。针对前面那种把实有法的执着断除掉,可是又对空性产生执着的弟子,佛陀就讲述了空性也是空——空空的内容,针对各类不同的弟子,讲了十六空的内容。这不是针对某个人的完整实修来讲说的,并不是这种情况。
针对某些弟子,告诉他,对他开示一种空性时,他就了悟了万法的实相;但是其他弟子却没办法了悟,所以针对其他还没了悟的众生,佛陀又开示了第二种空性;有些弟子听到第二种空性的开示时了悟了,可是还是有很多人没有了悟,针对还没了悟者,佛陀又开示了第三种空性......,就这样逐渐讲述了十六种空性,这是十六空的内容。因此,十六空的内容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弟子作开示,而是针对很多弟子,个别内心的分别念头、不同的情况,所作的不同开示。
--- 未完待续 ,敬请关注-- -
作者简介:
吉美林巴尊者(1730~1798),又称为持明无畏洲、智悲光尊者,是宁玛派近代最伟大的祖师之一,开创了广大而甚深的"龙钦心滴"宁提意伏藏法门。
藏历第十二绕迥木鸡(1730)年十二月十八日,尊者诞生于西藏南部充耶山谷的一个村庄。尊者被认为是藏王赤松德和布玛莫扎的双入化身,自幼聪颖过人,举凡所学,无勤自能通达。
六岁时,在充耶的巴日寺求学,上师为他取名"智悲光"。
十三岁时,尊者遇到了大伏藏师仁增图却多杰,顿时生起强烈信心,由此唤醒了他的智慧意,并获得诸多传承和窍诀。
二十八岁,尊者在巴日寺闭关三年。
三十一岁时,尊者来到桑耶附近的青朴第二次闭关。在此期间,尊者三次亲见无垢光尊者,并得到无垢光尊者智慧身的加持,此时大圆满的最高证悟在尊者的相续中被唤醒,获得到与法身普贤王如来无二无别的成就。
三十四岁时,尊者从青朴迁至泽仁迥,此地成为了尊者余生的驻锡处。
土马(1798)年九月初三,在为弟子们传授了白度母修法后,蔚蓝无云的天空中,持续飘下雨丝,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芬芳。此时,尊者以圣者坐姿安坐,色身显现融入本初自性中。
龙钦巴《七宝藏论》的关键精髓
声明:本公众号旨在转载分享学习,编辑排版过程中难免有误,原文来源“橡树林文化”出版社的《本智光照—功德宝藏论 显密分讲记》,请参照对比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(侵删)